孩子厌学孩子叛逆孩子不听话怎么办?麒讯达家长教育网您身边的孩子教育专家!每个父母必看的孩子教育心得
孩子厌学怎么办

一个中学老师必须会想也必须去做的事情

2014-10-31 09:54| 发布者:麒讯达孩子教育 |热门关注:孩子厌学孩子不爱学习孩子叛逆

高中老师简介:一个合格的中学老师 ,需要做什么事情?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最好的中学老师?老师应该要求什么?又必须懂那些东西?什么样的老师才能受到世人尊敬! “岁月里最深挚的,那是老师的目光,...了解更多孩子教育心得,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叛逆怎么办?关注麒讯达教育官方微信,孩子叛逆解决办法,孩子厌学解决办法。
0



篇幅内容较长,请您仔细阅读。

一个合格的中学老师 ,需要做什么事情?
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最好的中学老师?
老师应该要求什么?又必须懂那些东西?
什么样的老师才能受到世人尊敬!

 “岁月里最深挚的,那是老师的目光,它望穿千古,洞悉宇宙;
  大地上最宽广的,那是老师的目光,它上彻天文,下察地理;
                                                         
        人世间最无私的,那是老师的目光,它惊看鱼跃,喜随鸟飞;
  老师的目光是轻轻轻轻的风,轻轻轻轻的是它对幼苗的问候;
  老师的目光是长长长长的线,长长长长的是它对学子的牵挂;
  老师的目光是深深深深的海,深深深深的是它对世界的热爱。”

  这是一篇题为《老师的目光》的散文,充满对教师的歌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堪称理想的教师呢?
  好教师的标准是多方面的,而且被定了型。如师德方面如何,教学方面该如何,个性方面又该如何……。但事实上,对这些标准的把握和操作又是非常困难的。而老百姓眼里好教师的标准又是很现实和功利的,学生们对教师又有自己的标准。

  美国两位学者泽斯纳和乔伊斯曾对教师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认为历史上各种教师理论可分为五类:第一种是教师看作“出色的雇员”(the good employee)。该理论强调教师在课堂规范的教学。这类教师是技术型的、经验型的。第二种把教师看作是初级的教授(the junior professer)。该模式强调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学术知识和良好的知识背景,必须有精深的学术背景。第三种把教师看作是“充分发展的个人”(the fully functiouing person)。该模式认为只有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只有促进个人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种理论充分肯定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强调教师对个人人生的理解,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培养。第四种把教师看作“革新者”(the innovator)。该模式认为教师应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师是整个教育、社会改革的源泉之所在,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和学校教育的改革来改造社会。第五种是把教师看作“善于思考的专家”。该模式认为教师是思想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以上五种教师模式中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都不是我们支持或欣赏的,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该五种模式的综合。

  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就是指我们从事这一工作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以这样理解:它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条件。主要包括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能力和教育专业精神。“教育专业知识”是教师在教育和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实用性知识,既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有与教育相关的知识;“教育专业能力”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有目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主要包括:(1)“教育活动设计能力”,(2)“教育活动实施能力”,(3)“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4)“教育评价能力”;“教育专业精神”是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操守等倾向性系统,是指导教师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正如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包括:(1)“教育理念”,(2)专业态度,(3)“师德”。因此,我想从教师人格、学识和理想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教师教育工作。

  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因此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毅、善于合作、受学生尊敬的人

  1.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是自古以来人类对自己提出的一个很高深的命题。在“认识自我”的问题上一直存在误区:有些人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总会自贬三分。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标志。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春晖中学在暑假进行的拓展训练中有一个项目:突破自我——“空中单杠”,每一位学员依次爬上一根高7米的柱子,然后站在一个半径约为30公分的圆盘上飞身向前越出,伸手抓横在面前的一根单杠。这是一个模拟海难救援项目。当你站在圆盘上你会产生与地面上完全不同的感觉,你可能会感觉无奈,无助,甚至于恐惧、惊慌,这时唯一的希望就是你必须勇敢一越,抓住前方的单杠。当你纵身一跃抓住单杠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高峰体验”,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日本学者坂本保之介写过一本关于自己的书,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他在班上学习成绩很差,年级一共有五百人,他排在四百七十多位。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而是不断地去挖掘他的“火花”。陪儿子下棋,旨在使他的思维敏捷;陪儿子上山狩猎,赞扬他观察敏锐,不断强化他的自尊心。一旦树立自信,很多东西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校长应该保护教师的自信心,甚至带有骄傲的自信。作为教师,也应珍视这种自信,不因一时挫折而丧失自信。只要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被摧毁,他就一定能够成功。人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有他的价值、他的舞台,就应该有他扮演的角色、达到的境界。只是我们常常没有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确立起人生的信念。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任何一个教师都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成功的道路。
  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2.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生存的环境各不相同,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有城乡之别,生源基础也不尽相同,不论哪种环境,总有一些教师会心生埋怨,有的抱怨学校条件差,有的埋怨生源质量差,总之工作环境与他的心理要求之间存在差别。事实上,环境好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例如一所重点中学尽管质量较高,但它对教师的要求也同样高一些,对教师的快速成长或自由发挥可能会不及一般学校。对重点学校教师来说也应理智地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高低除了自身的努力,与学生良好的基础以及已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只能在优秀的学校教优秀的学生不是一个好教师。因此所有的环境都能产生好的教师,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名家。
  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走到最后的十里路就泄气了,就停下来了,而真正成功的人会坚持走完最后的十里路。这要*毅力,*恒心。有很多很多的人,是在成功的边缘退却而导致功亏一篑的。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成为理想的教师,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教师都有这样一种理想和追求。但是我想,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如果一个校园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那就是一种悲哀,既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因为我们已经接近了成功的边缘,我们已经追求了,就应该有结果。2002年,在我刚到上虞中学,也是学校非常困难的时候,在第一次教师会上我曾经说过:退却和逃避不是我们的选择,等待和依*不是我们的个性,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得努力。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起理想的火花。

  3.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史蒂芬?考文(stephen coven)的:《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1、形成个人愿景的习惯:积极而又有前瞻性。运用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做决策。
  2、个人领导的习惯:整盘规划,全盘考虑问题的习惯。
  3、个人自我管理的习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
  4、人际交往中的领导习惯:从双赢的角度来考虑。
  5、沟通交流的习惯。首先寻求理解别人,再寻求被人理解。
  6、联合协作。
  7、先利其器。

  我们常常认为,教师职业是独立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解读。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接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教师影响施加得如何,取决于力的平衡。教师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一个会做工作的教师,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有不少教师个人素质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与别的教师斤斤计较,甚至于发几张练习也是躲躲藏藏(春晖中学学科建设)这样的教师不会有多大出息。合作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和教师的合作,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教师跟校长的合作,教师和社会的合作。
  对于合作和竞争,要确立“双赢”的观念。过去我们往往以为,在竞争中只有一个赢家,因此合作有一定的困难,更多的是竞争。但事实上,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真正高明的教师,应该是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去考虑: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

  第一是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讲起来最容易,做起来最难。换位是一个心理学的命题向哲学命题的挑战。哲学家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存在”只能有“这个意识”;心理学家则说不能这样,“这个存在”要有“那个意识”。这很困难,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本位主义和自我中心,变成一切从自我出发。我们知道,生活中过多的本位,过多的自我中心必然会导致冲突。这些冲突可以通过换位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说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的教师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不至于站在自修室的门前去抢时间,就会理解别人、同情别人。这样的教师就会被视为“善解人意”。所谓“善解人意”,就是善于换位。换位并不意味着他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而是同时也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并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友谊之手,而不是视别人的痛痒而不顾。

  第二是尊重。尊重是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它还是一个很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人的生存、生理等需要层次满足之后产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士可杀,不可辱。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尤其是学生的人格。
  第三是互惠。我们的教师在与人交往当中应该学会给予。在共同活动中,大家能分享活动的成果,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西方有一种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人和人之间交往、关系的平衡,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心理评价。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要付出,这就是所谓的成本。同时,每个人在交往过程中都能得到一些东西,这是属于利润。如果这种交往能够令自己有所收获,他就会继续这种交往;如果这种交往浪费很多时间、精力,不值得,他就会终止这种交往。但是有些人在看待教育过程中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的问题时,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所得,这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交往失衡。

  一个优秀的交往者,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能够讲一点奉献精神。我们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和境界,因为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境界的背后是你能得到回报。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交往的过程实际是利益平衡的过程。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表面上暂时得到一些,但实际上失去长远利益,其实是得不偿失。我觉得,如果一个教师真正做到以上三点,他一定回赢得教师群体的尊重,赢得校长的尊重,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家长的尊重。
  我们应该自信,但不应该太自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任何一个组织少了某个人照样可以生存和发展,即使一时非常困难,但也没有过不了坎。相反,任何一个有成就的教师更应无私、大度。这足以令他人尊重和佩服。如果没有学校和组织,任何一个个体都发挥不了的能量。如前所述我校的拓展训练中其中一个项目——“大求生”,他要求所有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翻越一面高4米的光滑墙面,在此过程中,大家不能借助任何外界的工具,包括衣服、皮带等,所能用的只有每个人的身体,这是考验跨团队的协作能力、大团队的领导力和每个人为团队的奉献精神。
  4.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情。这样的教师永远不可能获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生命的目的在于挖掘你生命中的内在魅力,而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厌倦它还是喜欢它,对整个心理的发展,对你的幸福感,成就感的获得,都是至关重要的。你不爱教师这个职业,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在你还没有找到比教师更好的职业之前,首先学会喜欢它。教师工作确实是烦心和艰苦的事,每天会遇到各种多样的问题和困境,但是快乐也正是在烦恼之中,你仔细去挖掘教师这个职业,就会发现它实在是美,可以说,世界上没有比教师职业更美的东西。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他们当中可以会有今后的政治领袖,可能会有今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只要你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你帮助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是会远远超出你想象的。一份耕耘会给你多少倍的回报。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这还不值得去爱吗?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要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的烦恼。是的,教师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坚持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这样你才会爱它,才会全身心投入。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怀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听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还缺少一些民主,可是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谈不上社会的民主。民主精神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民主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教师与学生讲话、交流的方式,似乎是小事,但都体现着一种民主,中国的学生上课都是正襟危坐,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都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在外国教育家看来,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一个问题怎么可以齐声回答?
  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烈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因此,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手上,不知道失去了多少未来的大师和人才。我始终认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用爱造句》一文的作者曾深情地把教师描述为: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久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
  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全洒满了爱的阳光;
  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
  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二、教育是创造性的事业,因此教育者应该是学识的楷模和教育的行家
  1.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教育”可以理解为“学习”的同义词。在弗兰西斯科?索弗的《教育效能和评价》中把教育理解为指点迷津、指清方向,隐含传递有价值的知识或自我引导的含义,这远远超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有组织的持续性学习)。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可以是教育的文章,也可以是专业类的书,还有大量拓宽教师视野的人文、自然、社科类读物,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总之尽可能使自己具备较好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等,一个知识面不广、专业功底不深厚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学习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遗憾的是个别教师自大学毕业后,除了教科书、教参之外,很少真正看过书。
  自古以来,人类教与学的知识就分两种。一种可称为“普遍的知识”,即现在一般称为“基础理论”的东西。另一种则是“实用的知识”,也可称为广义的技术。显然,这两种知识都是一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一个教师,真正能吸引学生的,对学生将产生终身魅力的,还是第一种,一种人文科学知识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大师”,成不了教育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正如有些教师教高一很好,教高三就不太受欢迎,教实验班,就更困难。
  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会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这样的教师将会象一块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真正能培养出“自已的学生”。同时,广泛的兴趣、特长也会促进教师自己智能的发展,启迪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中国早期话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李叔同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把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更重要。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是一个普通的图画、音乐老师所不能比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年轻的校长去听一位老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沉浸在这位老师精湛的讲解中,以至于当这位老师问学生:“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校长全然忘记了自己是来听课的,竟举手说:“我!”。苏霍姆林斯基称赞说: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我要说:“这才是最具学识魅力的老师。”
  我们都知道,一名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作为今天的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新世纪已经来临,对于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意味着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
  (1)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具有扎实、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T”字型知识结构。专业知识要精,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懂一点,天上地下、宏观微观、方方面面都要了解一些。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没有渊博的知识,恐怕难解学生之惑。尤其是是现在的信息时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如果教师不了解新知识,不掌握新信息,面对学生的提问,难免要陷入难堪的境地,甚至闹笑话。曾经有一篇报道:一中学生问教师:“‘深蓝’是什么?”那位站了半辈子讲台的教师非常气愤:“这都不知道?一种颜色!”而其实该学生所问的“深蓝”是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高效能计算机!这说明教师要有紧迫感,要抓紧时间广采博纳,要更新知识,丰富学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们都忘了记笔记,听得入了迷。课后,人们问那位历史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
  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这种准备指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就是阅读,就是终生与书籍结成友谊。
  要上好每堂课,我们教师就必须经常地博览群书,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之流,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
  那么,现在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在读哪些书呢?根据《中国教育报》对全国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教师阅读书籍中高居榜首的是教学参考书,远远超过了小说、教育理论和文史类、时事类、科技类书籍。中小学老师“不读书,读书少”是当前的普遍现象,教师很少读理论性书籍,尤其是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书籍。一些教育学者指出,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说明有些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存在欠缺。
  “读书少,少读书,不读书”,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教师成为“教书匠”,其学识魅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从去年开始,我校提出了“读书即生活,教育即创造”的十字教风,其中就蕴含了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的含义,实事求是地说,缺乏读书的意识比没有书更可怕。
  (2)扎实精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俗话说:干一行,专一行。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掌握一些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了符合自己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审美情趣的教学风格,才能使自己的实力与魅力得以充分显示。不管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还是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语言的运用,都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斟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巧妙有机地结合知识传授,展现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人格力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性格千差万别。因此,一位素质高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要把青少年学生塑造成为有用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三会”:即有好的组织能力(会管理),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会说),较强的科研能力(会写)。
  会管。管理学生,是教师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检查、总结、协调诸手段,去实现预定教育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学生的实质是教师以学生为核心的动态系统中创造最佳效益的整体控制。因此,一位素质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制定计划能力,组织检查能力,协调能力,联络家长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在管理学生的“舞台”上做一名出色的“演奏家”,把五十几位学生的班级建成和睦、团结的集体。
  会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主要用语言来教育学生。因此要求老师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话富有号召力。有内在的逻辑力量,能根据具体情景,以最适宜的办法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并能掌握一定的能言善辩能力。通过教育、教学活动逐步使老师的语言做到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形式的幽默性、趣味性、形象性;词汇的丰富性、条理的逻辑性、口气的启发性、音调的愉悦性、事例的生动性、信息的新颖性。这样,教育学生就能纵谈古今,横述东西,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令学生流连忘返。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应。
  会写。教师是雕塑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教学千头万绪,但主要有两条:既要向学生灌输知识,又要讲究、探讨如何去做好育人工作。因此,一位师德好的教师必须经常拿起笔来写,写自己的工作经验,失败教训;写学习各种理论的心得体会;写自己的设想,并能经常将丰富的实践经验(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开拓新的路子。对所担负的“教书育人”工作能有真知灼见,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从而引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
  2.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般教师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前者具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教育经验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教师是否用心教书。一些人教书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是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就是不一样。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追求成为热爱智慧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尽管我们有时会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擦柳柳成荫,但是毕竟大部分情况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不能把成功建立在不可捉摸的侥幸和偶然上。
  一个有心的教师会随时记录教育所感所思,例如今天课堂上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运用了什么策略?在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与问题?后来又是怎样解决?也许这些教育笔录是零星甚至散乱,但累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是你从教的宝贵资源,就是你教育思想的集录,就是你教育研究的成果。所以说,教育随笔为教育科研拓展平台,是教学反思的理性提炼,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积极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者。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潮流,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执行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更需要以研究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尝试以科学研究的态度进行钻研,加以解决。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促进者的前提条件。对于教师来说,经验固然重要,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必然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更为复杂,仅仅依*过去的经验,很难解释我们目前教育领域中所发生的一切,也很难指导我们的教育活动。教育实践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科研型”的教师。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方法去教学,努力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意识到创新在民族生存和国家兴旺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一场以创新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革命正在中华大地上勃然兴起。教师是这场革命中的重要角色。创新教育体系中的教师所要培养的应该是能够自我教育、主动学习、能够生存的具有主体性的人,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人才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能否不断地变革教育教学方法,能否适应个性变化和成长的需要,能否运用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这是评价是否是一个好教师的重要标准。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想:教师不仅要有很多水,而且应该是活水,或者说保持水的活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我们教师要紧跟科学发展大趋势,不断更新、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案。要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保持时代性、现实性、实践性、理论性。要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让水桶紧紧与社会的大江河相连,不间断地储水,永葆其活力和动力。
  三、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因此教育者应该是教育理想的奋斗者和实践者
  1.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和守望精神的人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和精力。
  教育是跟人打交道的事业。人是物质的人,更是精神的人。精神的人离不开理想,离不开理想的乌托邦。教育需要适当的乌托邦。那是飞越现实土壤的狂想,那是超越时代的另一种飞翔。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它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富有更高的灵性和悟性。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教师要读懂这首诗的前提是什么?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要读懂它。如果没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与冲动,你永远不会读懂,也不会写出精彩的诗篇。马卡连柯曾经把他的著作称之为“教育诗篇”,我觉得很有道理。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
  在《遭遇美国教育》一文作者有这样一段话,“让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孩子们的可爱和他们的潜能吧,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心中充满自信,充满光明,充满欢乐,这样孩子才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才有更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
  作者这样介绍美国的教育专家梅克教授: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让每一个孩子最大程度地拥有创造未来生活的能力!在苦苦地探索了15年之后,她终于找出一种能够发现各种孩子的各种特殊才能的测试方法,这是一项在美国教育界前所未见的科研成果。
  梅克教授对我说:“我的研究遵从一个基本的思想原则,这就是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且最大限度地去发展这个长处,而以往人们的观念,恰恰与此相反,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去发现孩子们的短处,再想方设法去弥补孩子的短处。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孩子们不仅在教育中被放在了被动的位置,而且往往被挫伤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不可改变的对于教育的抵触心理。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孩子们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梅克教授相信: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而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
  2.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教育不光是给学生们以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自去年以来,春晖中学提出了学校的使命宣言——“学在春晖”,同时也确立了学生誓言,并在集会、升旗时集体宣誓,旨在鼓励成材,报效社会。学校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学校民主是社会民主的基石。也许,我们的社会有太多不尽人意的方面,但教育本身是社会的一部分,任何埋怨、诅咒都无济于事,作为一名教师更不能在埋怨中消沉,而是应该积极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该积极渗透这一意识,不然我们的教育必定是失败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教育就是为了未来作准备,教育关系学生的一生,关系我们的国家,关系我们的民族,这就是教育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校长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的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方法、生活态度。这里我想讲一下“教育的价值观与质量观”。
  教育是研究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学问,教育是促进人幸福感的社会活动,一定的价值观决定一定的质量观。
  ●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
  ●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
  ●学生本位的教育价值观
  (1)、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与内适质量
  ●根据:知识是理性之源,为善之本,为此要把教育建立在知识的本质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学生的偏好、社会需要或政治家的意愿的基础上,“必须根据知识本身的状况与逻辑来组织。”
  ●本质:一阶段的学习为下阶段的学习准备的充分程度,一项研究为另一项研究提供基础的艰实程度。
  ●挑战: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引发了一场知识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的旷日持久的争论。这一问题提出意味着:对教育而言,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更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程度的。
  (2)、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与外适质量
  ●缘起:1806年普鲁士在与法国战争中失败,费希特痛心于祖国的耻辱,作14次“对德意志国民的演讲”。在这些演讲中,他要求,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号召,奋发青年一代的朝气,恢复国家的独立。德意志复兴后,费希特称之为“复兴国家之父”。“良师兴国”的结果是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的复兴。国家主义普遍受到重视,教育则被要求充分地反映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本质:教育满足社会(尤其是国家)需要的程度。其表现就是依照社会需要制订教育目标,并据以设计组织学校教育,最后以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判断教育质量的高低。如党的教育方针主要体现国家本位、社会本位。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时期教育方针兼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挑战:教育的短期行为
  (3)、学生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与个适质量
  ●理念:“使人充分地培养成为名副其实的人,而决不是提供人力资源”,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为每个学习者提供真正有助于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重视人的存在。“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当作手段,而应当把学生的发展本身当作目的。”(罗素语)
  ●本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充分程度,有四种物质共同构成了一种理想性格的基础,它们是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
  ●问题:自我中心与唯我独尊。
  还是在《遭遇美国教育》一文中,作者写道:他们敦促和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的根本途径,是让人们去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密切关系。让你知道你和社会之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依存关系。
  1988年,我第一次去美国的那年夏天,黄石公园着了一场大火。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仍然无助于事。大火向着更大的区域蔓延,美国这个最大的国家公园面临毁灭的厄运。专业消防人员已经显得杯水车薪,有关部门不得不发出招募灭火志愿者的通知,每小时的工资是7美元。我记得当时联邦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3.5美元,我们留学生在中国餐馆打工每小时也能挣到7美元。
  我所在的亚利桑那大学也贴出招募志愿者的通告,看着那张通知,我在想,有多少会去冒着生命危险干这每小时7美元的灭火工作呢?
  然而,没过三天,又有一个告示贴出来:报名已满,一些想报名的人还没有机会了。
  对美国人来说,参加志愿灭火队没有任何额外的优惠补助,对于大学生,研究生来说前去灭火还要影响学业,这不仅是时间,也是金钱。
  然而美国青年人为什么这样“见义勇为”?
  我问过一个当了灭火志愿者的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你们不是觉得个人利益至高无上吗?而你们去干这样危险的志愿者工作,到底是为什么?”
  那位朋友毫不掩饰地对我说:“我不了解别人,我还是为自己。我非常爱我的女朋友,我们会结婚,我们都想要孩子,如果黄石公园真的烧毁了,我们、甚至我们的孩子就永远不会再看到这片地球上绝无仅有的美丽的土地。一旦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对我说,我们去黄石公园看看吧。我告诉他,黄石公园在1988年的一场大火中毁灭了。孩子就可能会问我:你们当时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去拯救它?我们说什么?所以,我要尽我的力量去保护黄石公园,为我和我所爱的人,为了我们今天还没出生的孩子能够永远看见地球上这个美丽的地方。”
  我明白了,志愿者们不是在灭火与7美元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甚至是孩子的未来进行选择。
  最后,我想讲一下曾在报纸读到过的一篇文章。这是差不多二十年前的故事了。
  在毕业二十周年的日子,昔日的同窗相约从四面八方会聚在母校——一间师范大学的礼堂里,济济一堂,共叙别情。当年的辅导员——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德高望重的校长,被邀请参加聚会并发表讲话。
  校长的发言没有丝毫的客套,他的第一句话是:“在座已不做教师的请举手。”语音刚落,礼堂里齐唰唰成了手的海洋。这些手的主人,所从事的职业,或是公安检察,或是税务工商,或是金融保险……,所担任的职务,或是市长县长,或是局长处长,或是科长股长……,他们的手无一例外的骄傲地挺立着。
  校长第二句话是:“在座仍在做教师的请站起来。”礼堂里寂静无声,大家只看到十来个单薄而局促的身影,在偌大的礼堂里显得十分孤独。校长见状,沉默良久,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担任什么职务,都是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所以,我要对举手的同学表示我的敬意。”礼堂里立刻掌声四起,举起的同学脸上写满了自豪的神色。
  “但是,”校长突然提高声调,话锋一转,动情地说:“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上的是师范大学,当初国家培养我们的目的,是让我们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大家都知道,直到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仍然很落后,教师的待遇还不高,教育战线比任何时候任何行业都更需要人才,坚守在教育岗位上需要更大的忠诚、执着、刻苦、勇气和牺牲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品质,我在站起来的同学身上,恰恰看到了这种品质,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福音,是我校的骄傲,所以,我要向站起来的同学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校长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
  礼堂里沉默了一会儿,暴风雨般的掌声骤然响起,久久不绝。刚才站起来的同学呆住了,个个眼里闪着泪花。

  我常感动于这个故事,每每想起它,我的眼里也会闪出泪花,因为我也是一名仍在讲台上挥洒青春的——教师!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教育是需要我们用一生的精力去追寻的一个梦。

 

更多精彩,请关注孩子家长教育官方微信:麒讯达 分享孩子厌学孩子叛逆家长教育心得

                       

                       

关注我们

孩子教育推荐

北大权威出版清华学子高分媒体真实报道
北大权威出版清华学子高分媒体真实报道
北大权威出版清华学子高分媒体真实报道
怎样培养优秀的孩子
怎样培养优秀的孩子
怎样培养优秀的孩子
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和笔记摘要的一些习惯
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和笔记摘要的一些习惯
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和笔记摘要的一些习惯
怎样培养优秀的孩子
怎样培养优秀的孩子
怎样培养优秀的孩子
孩子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做?
发现孩子青春期有叛逆心理家长应该如何对待?
发现孩子青春期有叛逆心理家长应该如何对待?
发现孩子青春期有叛逆心理家长应该如何对待?
如何解决中学生为了厌学爱说谎?
如何解决中学生为了厌学爱说谎?
如何解决中学生为了厌学爱说谎?
找出孩子厌学原因及时有效的避免孩子厌学
找出孩子厌学原因及时有效的避免孩子厌学
找出孩子厌学原因及时有效的避免孩子厌学
青春期的孩子厌学从三方面来分析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厌学从三方面来分析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厌学从三方面来分析原因

扫我吧

最新孩子教育心得

孩子学习家长推荐